鲁教学函〔2020〕12号
各市教育(教体)局,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的通知》(鲁教学字〔2020〕5号)要求,现将《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预决赛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教育厅
2020年9月18日
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预决赛工作实施方案
一、大赛目的
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求,服务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本,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强化师范生从教基本技能教学与训练,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推进全省教师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青岛大学承办。大赛领导小组及所设专门机构如下:
组 长:关延平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副组长:满宝元 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林松柏 齐鲁师范学院院长
胡钦晓 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
曲荣君 鲁东大学副校长
刘彩云 青岛大学副校长
孔伟金 青岛大学副校长
申培轩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竞赛组、会务组、仲裁组等工作组,具体负责大赛各项组织工作。
三、大赛规程
(一)参赛资格。
全省承担师范生培养任务的院校中,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普通师范类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含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含教育硕士),均有资格参加相应学段、学科的比赛。其中,参加小学学段比赛需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参加初中或高中学段比赛需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凡不符合报名资格参赛的,一经发现,取消其比赛成绩,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二)选手遴选。
1.学校推荐选手和一专多能选手遴选。
学校推荐选手: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师范类专业设置和校级初赛情况,每学段、每学科各推荐不超过1名优秀选手直接参加省级决赛。每位学校推荐选手只能参加一个学段、一个学科的比赛。
一专多能选手:各高校可按照不超过本校推荐选手限额10%的数额(1人以上的按四舍五入计,不足1人的可按1人计),择优推荐本校一专多能选手直接参加省级决赛。每位一专多能选手参加同一个学段、任意两个学科的比赛。
2.随机抽取选手遴选。
9月20日—25日,各高校要及时通过“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信息一体化管理云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云平台”)报送2021届师范类毕业生生源信息(具体安排另行通知)。9月27—28日,各高校需登录“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智慧平台”(以下简称“大赛平台”),完善所有毕业生的校级初赛参赛学段、学科信息,并确定学校推荐选手和一专多能选手名单。
9月29日,省教育厅通过“大赛平台”从每学段、每学科参赛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10位选手反馈高校(不含学校推荐选手和一专多能选手)。9月30日下午15:00前,各高校须从10位选手中选定3位参加省级预赛,并通过“大赛平台”进行确认。每位随机抽取选手只能参加一个学段、一个学科的比赛。随机抽取选手参赛名单一经确定,不得更换。
(三)省级预赛。
省级预赛仅面向随机抽取选手。9月30日,省教育厅公布省级预赛各学段、学科题目,各高校须于10月9日20:00前,将自行录制的模拟上课参赛视频(视频格式mp4、mkv文件,时长不能超过10分钟,大小不超过200M,视频统一以指定的随机抽取选手编号命名)通过“大赛平台”的“网评系统”提交,逾时未提交的,视为放弃比赛。
10月15日公布入围省级决赛的随机抽取选手名单,选手入围与否只依据其能力和水平,不考虑学校之间平衡。
(四)省级决赛。
9月30日,省教育厅公布省决赛各学段、学科固定题目模拟上课赛题。
1.比赛环节:
固定题目模拟上课比赛(第一轮)。按照抽签确定的比赛顺序,本时段所有选手依次完成第一轮固定题目模拟上课比赛。每位选手讲课时间为15分钟,可使用事先准备好的PPT课件和自带教具进行辅助,其中,各学段英语学科参赛选手模拟上课环节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第二轮比赛要求相同)。每位选手完成本轮比赛后,须及时返回候场室准备第二轮比赛。
随机题目模拟上课比赛(第二轮)。选手完成第一轮比赛返回候场室后,立即从大赛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第二轮模拟上课题目,并使用候场室的教材(大赛竞赛组提供)做参赛准备。每位选手的参赛准备时间为1.5小时,讲课时间为10分钟。本轮比赛不得使用PPT课件和教具,必须使用黑板板书辅助授课。学生的普通话和粉笔字水平将单列指标、单独赋分。竞赛组只为学前教育科目提供钢琴、水彩笔、水粉颜料、多色粉笔、大板纸、磁力贴、大夹子等辅助材料。
现场答辩。选手完成第二轮随机题目模拟上课比赛后,随即进入现场答辩环节,答辩时间为5分钟。其中各学段英语学科参赛选手应使用英语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钢笔字考察。11月5日16:00根据大赛竞赛组通知要求,所有参赛选手到指定地点参加钢笔字考察。参赛选手使用自带钢笔以“楷体”抄写指定文本,抄写字数在100—150字之间,限时10分钟。参赛所用钢笔应为普通钢笔(或黑色签字笔),不得使用翘头美工笔等特殊书写工具,统一使用黑色墨水,不得做任何标记。
2.参赛要求:
每个参赛时段比赛开始前30分钟,参赛选手本人在候场室抽签确定本时段比赛顺序。
参赛选手不得携带手机及任何资料进入比赛现场(固定题目模拟上课所用自制教具除外),否则以作弊论处,并取消比赛资格。
固定题目模拟上课比赛中如需演示课件,一律使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10版软件制作,其中,视频须能在暴风影音正常播放。演示课件于10月26—28日通过“大赛平台”提报。
参赛选手不得通过语言、PPT课件、服饰等途径暴露个人、参赛学校、辅导教师等信息,不得随意更换比赛抽取题目。一经发现,取消本人参赛资格及其所在学校单位获奖资格。
3.评委组成:
原则上每个学科设1个竞赛组,参赛学生较多的学科设2个竞赛组,每个竞赛组设评委4人。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每组评委组成人员赛前由省教育厅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确定。比赛期间,每个竞赛组配备工作秘书,负责通讯联络、比赛计时及分数统计等工作。
4.评分规则:
省级决赛分为固定题目模拟上课、随机题目模拟上课、现场答辩和钢笔字考察四个环节,总成绩100分。其中,固定题目模拟上课占比45%,随机抽取题目模拟上课占比45%,现场答辩占比10%,钢笔字成绩作为参考。
选手比赛成绩的计算采用位次排名制。每个竞赛组的选手比赛全部结束后,由评委根据选手在各环节的表现水平,分别对固定题目模拟上课、随机题目模拟上课、现场答辩三个环节进行组内位次排名,依据不同环节成绩占比,计算每名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
学校推荐选手和随机抽取选手按组内个人最终成绩分别排名,并按规定比例分组确定选手奖获奖数量和等次。一专多能选手的综合成绩,依据选手两个参赛学科的相对成绩确定,并按综合成绩确定选手奖获奖数量和等次。
团体成绩根据各参赛高校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学校推荐选手、随机抽取选手和一专多能选手的平均成绩确定。其中,因校级初赛人数过少而放弃随机抽取选手比赛的学科,或虽参加省级预赛但没有随机抽取选手入围的学科,或已获得省级决赛资格但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比赛的学科等,相应学科按0分计入团体成绩。
参赛选手因故不能全程参加比赛者,视为自动放弃比赛资格,成绩记为0分。
5.奖励办法:
大赛设选手奖、教师奖、团体奖、优秀组织奖和钢笔字技能考核奖。
选手奖。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学校推荐选手、随机抽取选手、一专多能选手的获奖比例分别计算。其中,学校推荐选手和随机抽取选手均为每学段、每学科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0%;一专多能选手根据综合成绩,设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0%。
教师奖。学校推荐选手和随机抽取选手获一等奖的,为获奖选手的辅导教师颁发优秀辅导教师奖;一专多能选手获一等奖的,为相应两个参赛学科的辅导教师分别颁发优秀辅导教师奖。辅导教师名单一经确定,不得更换。
团体奖。根据团体成绩确定团体金奖1个、团体银奖2个、团体铜奖3个。参赛学科少于3个(含)的高校,原则上不参加团体奖评选。
优秀组织奖。根据各高校校级初赛组织情况、参加省级预决赛学生成绩情况以及日常工作质量等,确定高校优秀组织单位,并颁发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市提报各学段、学科专家情况、对省级决赛的组织参与情况以及日常工作质量等,确定市级优秀组织单位。
钢笔字技能考核奖。根据参赛选手的钢笔字书写情况,评选出A等级20%、B等级30%。
一等奖获奖选手和优秀辅导教师奖励金额分别为5000元,同时辅导多名选手并获得多个奖项的辅导教师,其所获奖励金额以辅导选手获得的一个最高奖励为准,不重复获取奖励;优秀组织奖获奖高校奖励金额为5万元。获奖人员和获奖单位的证书、奖牌,由省教育厅颁发并发文公布。
对大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对获得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专科学生,可以不受专升本报名资格的限制。
6.监审与仲裁:
大赛设仲裁组,负责竞赛监督、受理申诉并进行仲裁,以保证比赛运行平稳有序和竞赛结果公平公正。凡有违法违规、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参赛选手和各高校均可向仲裁组提出申诉。申诉须由参赛学校领队以书面形式在比赛当天结束后1小时内提出,逾时不予受理。
仲裁组受理申诉后,依据大赛规程及相关文件进行调查和仲裁,仲裁结论于申诉当天以书面形式答复参赛领队并备案。仲裁组的裁决为最终裁决,所有参赛人员都应服从。参赛选手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影响比赛,否则按弃权处理。
7.现场观摩: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为降低人员聚集风险,本次大赛各高校可安排领队1名、辅导教师1名带队参加省级决赛,不再安排各市教育(教体)局和学校现场观摩。
8.闭幕式及供需见面活动:
省级决赛后,大赛将组织参赛高校领队、辅导教师、各市教育(教体)局工作人员、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等相关人员,与省级决赛选手共同参加闭幕式及现场供需见面活动。闭幕式拟于11月8日上午8:30举行,现场供需见面活动拟于11月8日上午10:00举行。本次供需见面活动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举办。
四、其他事宜
(一)决赛时间、地点。
比赛时间:2020年11月6—7日。比赛地点:青岛大学校内。
(二)网上报名。
10月24—25日,各市教育(教体)局通过“大赛平台”填报参加现场供需见面会人员信息,分别为教育(教体)局工作人员1名,幼儿园、中小学校任现职的园长或校长3—5名。各有关高校通过“大赛平台”填报参加省级决赛人员信息,分别为领队1名,辅导教师1名,并上传所有参赛选手(含学校推荐选手、一专多能选手、随机抽取选手)的二寸彩色证件照片。10月25日前,各有关高校须通过“大赛平台”提交校级初赛组织方案、竞赛规程和竞赛总结。
“大赛平台”联系人:杨柳,联系电话:18053128066。
(三)现场报到。
各高校领队、辅导教师、参赛选手11月4日15:00前报到。各市教育(教体)局工作人员、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等相关人员11月7日15:00前报到。报到时须提交近14日内《每日体温检测表》、“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码”。
11月5日8:00召开领队会,每所参赛学校选1名代表,为本校参赛选手抽取参赛时段(参赛时段分为:第1天上午、第1天下午、第1天晚上(视情况而定)、第2天上午和第2天下午),并组织选手适应场地、调试课件。
(四)食宿安排。
比赛期间,评委专家食宿由大赛会务组统一安排。其他人员食宿费用自理,由大赛会务组统一安排住宿。
本实施方案由山东省教育厅负责解释。